《CROWDFUNDING 芝麻開門》 文:王媛、傅婷婷;插圖:曾永曦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群眾籌資(CROWDFUNDING)兩年前在香港引燃。這個新穎的投資、融資模式並非全無風險,它的發展帶來了機會和挑戰。
今年初,香港舉辦了首次Crowdfunding(群眾籌資)的大型研討會。MukuLabs創辦人KevinLeung在研討會中,與現場反應熱烈的觀 眾分享了他在群眾籌資網站籌資的經歷。MukuLabs是一家從事創新手機配件研發的公司,該公司設計的一款控制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相機應用快門的藍芽遙 控器—Shuttr,去年在美國著名群眾籌資網站Kickstarter上,以短短1個月時間向2567個支持者籌集到9.5萬美元。通過群眾籌資籌集到 的資金百分百投入生產,認證和物流,目前公司已有正現金流,三萬多個Shuttr已出貨到世界各地的Shuttr粉絲手中。
其實群眾集資與一般的集資活動一樣,只是整個集資過程是在互聯網進行。根據網上資料,群眾集資概念早在15年前已經出現,1997年英國樂團 Marillion通過互聯網向支持者籌募6萬美元,在美國舉辦巡迴演唱會。2009年美國Kickstarter網站的出現,成功將群眾集資平台發展至 新階段。
過去五年,網絡集資市場尤其興旺,而且這種集資方式更從美國、歐洲,發展至中國及香港等亞洲地區。美國Massolution公司群眾籌資產業研究報告中 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範圍內通過群眾籌資平台籌到的資金總數高達27億美元,增長81%,成功籌資的項目超過100萬,而2013年全球公眾籌資的 預估總額為51億美元。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首個群眾集資網站在2012年出現。以香港為基地的FringeBacker和Dreamna率先打開了香港的群眾籌資市場。儘 管香港的群眾籌資活動未算太過活躍,但業內人士認為香港整個環境非常適合這種融資創業模式,以色列群眾籌資平台OurCrowd創辦人JonMedved 去年年底在香港出席研討會時指出,香港的低稅制環境極適合創業,而且「零資產增值稅對創業家而言跟作夢一樣。」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一直努力推動年輕人創 業,2012年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小型貸款計劃,去年政府又成立5億港元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鼓勵和推動年輕人創業的群眾集資平台,在港應有 相當發展潛力。
「香港是一個有創意、有資本的地方,群眾籌資這個概念在香港可以推行,」2012年創辦了Dreamna群眾籌資網站的陳家英表示。他坦言在香港成立群眾 籌資網站是考慮到香港的優勢在於香港有新的概念,新的產品和新的活動。同時,香港是一個很有資本的地方,「如果是小的金額,普通群眾願意出資支持,如果是 大的金額,在香港有很多投資者,也可以找到天使基金。而且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比較低,新產品的生產也可以在內地進行,」陳家英說。
當然,網站實際營運後,他也看到了香港發展群眾籌資的一些實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香港人口太少,客戶不多。」他指出,從產品上出發,香港是一個很容易找 到新產品的地方,在旺角、銅鑼灣找到新產品不難,而且網上購物也不發達,「香港沒有像淘寶這麼大的網上購物網站,」因此,群眾籌資在香港依然可行,但是現 階段方向可能與市場一般預期的方向不同。「不會著重做產品,而主要是做活動,香港人喜歡多一點有趣,有創意,能幫到別人的活動,」陳家英說。
陳家英指出,現時香港的群眾籌資,商業模式比較少,反而一些慈善活動比較受港人歡迎。例如Dreamna現在在做的項目,包括香港作家康梓泠以步行從香港 走到倫敦,為聯合國難民署(UNHCR)籌集捐款,希望在所到之處宣揚世界大同的信念。還有香港大學建築系的學生為一間位於尼泊爾古城區的小學設計及籌劃 復修工程,並親身到尼泊爾進行學校的復修,這個項目也得到許多人的大力支持,籌資成功。「當然最好的活動是讓支持者一同參與,」陳家英補充道。
根據Massolution的報告,群眾籌資可以分為四種模式:回報、捐贈、債權和股權。目前,香港的群眾籌資仍然以回饋和捐贈為主。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 總監關家明表示,在香港利用互聯網進行籌資的,除了新創企業外,以非牟利項目或者NGO最多,而且形式相當多樣化。以植根於香港的 FringeBacker為例,網站最為成功的一項群眾籌資項目是「為香港而跨過的馬術障礙」的提案,去年在短短四個月內籌得48萬港元,資助馬術運動員 JacquelineLai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和亞運會。支持者的「回報」,則是與她見面交流或獲得比賽相片等紀念品。
2012年香港設計師AngesNong成功透過群眾籌資推廣「升級再造」(Upcycle)這個以環保方式保留珍貴記憶的設計概念。她通過 FringeBacker的平台收集來自項目支持者的一些有紀念意義但是無用的舊物件並將其改造成新品。支持者可以選擇支持不同級別的金額,每個級別都有 相應的回饋,如果項目支持者出資1000或是2000港元,Agnes就會親自為項目支持者送來的舊物進行「升級設計」,融入新的元素又保持舊物形態,不 會「打散」物件背後的回憶。有新用途的、獨一無二的製成品會作為回報送給項目支持者,並且在「回憶工業」展覽中展出。
Agnes說:「群眾籌資可以是試試水溫,看看有沒有人支持你的意念,證明你的意念不是空想,是有很多人支持的,也給自己帶來了信心。」
Agnes在兩個月的時間成功集資2萬3250港元,籌得資金主要用於辦展覽。去年9月Agnes在香港舉辦了「回憶工業」個人展覽。項目成功 後,Agnes把「回憶工業」註冊成公司,把項目變成了一種可以自負盈虧的商業模式,並成功申請到香港理工大學的MicroFund10萬港元。目前「回 憶工業」的主要營運模式是與商業機構合作舉辦工作坊,參與手作市集銷售設計產品,與公司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合作,到一些非政府組織教手作幫助弱勢群體學會技 能,產品設計等。
參與世界銀行《發展中國家群眾籌資潛力》報告編寫的美國群眾籌資策略諮詢公司CrowdfundCapitalAdvisors負責人JohnBest在 電郵回覆中說,群眾籌資這一新的融資方式將會使傳統融資方式如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變得更有效率、更有影響力。群眾籌資也會向專業投資者輸送更符合條件的投 資方案。所有的這些都將圍繞著一個「群眾籌資生態系統」發展。
事實上,群眾籌資在香港興起,亦是為了令一些無法通過傳統方式融資的個人或企業,獲取資金。香港智經研究中心去年7月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集投資者與產品用 家於一身的網民,有助創業者將產品推出市場前,測試水溫,並聽取改良意見,減低失敗的機會。站在小投資者的立場,群眾集資也開啟了一道另類投資之門,賺取 回報之餘,也可從投資過程學習如何發掘具潛質的項目。
待計劃框架完成,創業者便可以轉向申請其他貸款,進一步拓展業務。目前香港可供創業者申請的貸款中,較為人熟悉是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小型貸款計劃。截至 2014年2月28日,小型貸款計劃推出一年半以來總共接獲222宗申請,其中116宗已被批核,涉及貸款金額為3020萬元,平均每宗貸款金額為26萬 元,批核率為58%。至於計劃的使用情況,按揭證券公司以電郵回覆表示,計劃推出至今一年半,獲批的小型貸款主要涉及服務、零售、批發、資訊科技、環保、 運輸及製造業等行業。申請人士的背景也很廣泛,例如有富創意的時尚產品設計師,擅長資訊科技的年青人,有多年工作經驗的管理人士、專業人士、專業美容師、 及態度積極的更生人士等。
對於群眾籌資在港的發展,按揭證券公司未予置評。但該公司推出小型貸款計劃,是考慮到部份創業者由於欠缺創業之實戰經驗,未能夠向傳統銀行渠道借貸以獲得創業資金,小型貸款計劃正好填補了這個融資缺口。
然而,任何投資都有它的風險。對創業者來說,公開計劃書可能令設計意念遭到抄襲,或被其他公司搶佔先機,結果反而得不償失。若以申請專利作為解決方法,對 於小本投資項目來說又未必符合成本效益。至於透過網絡進行小投資者,既有隔山買牛的問題,亦要承擔所投資的項目可能最終不能順利完成的風險。賓夕法尼亞大 學沃頓商學院分析超過4.8萬個群眾集資項目,發現75%未能在承諾的時間內完成。
與此同時,群眾籌資本身的發展亦面對挑戰。除了集資者的項目是否可行外,如何查證項目是否真的存在,同樣值得探究。這些問題,都令人想到現存與集資相關的 法例,是否適用於群眾集資,又或窒礙了群眾集資的發展。以新加坡為例,由於群眾集資無需發行證券,集資者不受證券法例的監督。只要包裝妥當,這類集資就不 算是向公眾收取存款,因此不受銀行法令的管制。項目一旦被懷疑是詐騙,執法單位能做的,只是依據法律,以失信、做假帳等罪名採取法律行動。 然而,迅速發展的群眾籌資,正從傳統的捐贈及回報形式,發展至債權及股權方向。Massolution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捐贈和回報型的群眾籌資 所佔市場份額最大,達到14億美元。而債權型的群眾籌資增長勢頭最猛,增長率達到111%。而涉及轉讓股權的群眾籌資也有30%的增長。隨著債權型及股權 型的群眾籌資活動增加,與傳統的融資平台功能開始重疊,是否需要立法進行監管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
在美國,群眾集資的發揮空間一直被指受到證券法規限制。美國國會去年4月頒布「新創企業融資法案」 (JumpstartOurBusinessStartupsAct),降低了對小規模企業財務審計要求,允許小型企業向沒有認證的投資者籌資,為小型企 業融資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也為股權公眾集資掃清了一些政策限制,使這種「網絡股權群眾籌資」的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成為可能。
根據SEC今年2月剛公佈的公眾意見徵求文件,SEC建議為群眾籌資金額封頂,SEC規定發行人一年內通過群眾籌資平台籌得金額不能超過100萬美元,籌 資超過50萬美元必須進行財務報表審計。針對投資者的要求則體現為年收入或淨值小於10萬美元的投資者投資額不應超過2000美元或是年收入或淨值的 5%,年收入大於等於10萬美元的投資者允許投資年收入或淨值的10%。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暫時還沒有針對群眾集資的法例。關家明坦言,正如Bitcoin這些創新互聯網金融工具,群眾籌資亦面對著規管困難的問題。「群 眾籌資的參與者來自全球四方八面,完全沒有地域界限,到底是否應由香港規管,又應該是由哪一個部門規管,都是很大的問題。」
香港目前按照《證券及期貨條例》執法,只要投資者不佔投資項目的任何股權,而是獲得產品或其他贈品為回報,而項目籌得的資金又不是用作營運公司,一般不會 被視作非法集資。不過,如有小公司想藉群眾投資平台招股,情況便沒有那麼簡單。香港證監會以電郵回覆表示,股權群眾籌資並不是兩三句話能說清楚的,有很多 模式,不能單看一個術語來做出評論,當局並沒有具體對「群眾籌資」制定監管規則。
Dorsey&Whitney律師事務所合夥人EdenMcMahon認為,香港有非常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於傳統的(回報型)群眾籌資,相關 法律是存在的並對其非常有利,所以香港是一個特別適合創業的地方,但她亦強調,香港對群眾籌資模式是有一定限制的。在香港一旦公開募股就必須要有招股章 程。也有一些「避風港規則」(safeharbors),例如向不超過50名人士作出的邀約、最低面額為50萬元的邀約、最高總額為500萬元的邀約,以 及向專業投資者作出的邀約。這些都屬於私人配售活動。
香港群眾籌資網站FringeBacker創辦人許婷婷表示,現時業務不涉及股權眾籌,因為這個模式風險較大,需「小心處理」。「美國的IPO有很長的歷 史,所以公眾有足夠的經驗。在亞洲,公眾對此沒有概念。如果一個平台一下子太開放的話,可能會有法律漏洞,認知水準沒有辦法追趕上,我覺得有可能會造成混 亂,」許婷婷說。
其實,相對於群眾籌資活動仍剛剛起步的香港,中國在這個市場上有更為迫切的監管需要,這亦是市場未來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在中國,已經有創業企業在試水股 權眾籌時沒有考慮到中國融資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監管限制,不慎踏入「雷區」。美微傳媒通過在淘寶店銷售會員卡以每股1.2元的價格銷售美微的原始股票,最低 要求認購100股,計劃通過此方式募集資金38萬人民幣。此項融資活動於2013年5月被中國證監會叫停,並要求美微退還全部38萬人民幣。
世界銀行2013年發佈的《發展中國家群眾籌資潛力》報告 (Crowdfunding’sPotentialfortheDevelopingWorld),估計發展中國家約有3.4億人口有條件通過群眾籌資平 台向社區企業進行小規模投資,並且有能力在2025年為群眾籌資平台注入960億美元資金,其中中國注入的資金將佔這個數字的一半,預計最高將達到500 億美元,可望成為群眾籌資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國家。但報告也直言群眾籌資在中國發展將會面對證券市場限制、用戶心理預期、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的挑戰, 無形中使群眾籌資在中國的潛在市場縮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表示,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潮流,股權群眾融資在中國有發展的可能。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 規範這種融資模式,以及如何對股權眾籌所帶來的風險進行監管。「股權眾籌在中國發展最大的挑戰是風險問題。大家是拿錢出來了,但是錢投資在了什麼地方?能 不能得到回報?大家對公司經營狀況有沒有足夠的認知度?」曹鳳岐說,「與投資貨幣基金不同,這種股權投資可能要等三五年才能看到回報,存在較大風險。」
儘管中國監管當局尚未給群眾籌資模式亮出信號燈,但是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已經發表研究論文探討美國JOBS法案對中國的借鑑意義,藉此探索群眾籌資在中國 未來的發展道路。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的《美國JOBS法案、資本市場變革與小企業成長》文章中指出,美國JOBS法案提出的公眾小額集資行為對解決中國中 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探尋總量超過4萬億民間借貸資本流向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JasonBest也表示各國應該制定符合其各自市場要求的群眾籌資模 式,要想進行股權型或債券型群眾籌資離不開四個核心:對投資者進行保護,為公司提供資本,面對監管部門實行透明化,為群眾籌資平台提供開放的市場環境。
無論在中國或是香港,群眾籌資發展仍遇到諸多限制和挑戰,監管規則制定的滯後更使其未來發展軌道充滿不確定性。但可以看到一些群眾籌資平台已經摸索到了適 合市場的業務模式。正如美國在線前行政總裁StevenCase所說,群眾籌資並不是一劑萬能藥,尚有一些風險和不確定性存在。但是通過創造力和科技,恰 當的監管和投資者保護,這種模式是可以建立起來的。「群眾籌資有潛力使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借助社會媒體的力量實現跨越式的前進,建立起有活力的創業生態系統 網絡。」